谢艳丽
莘县位于山东聊城,冀鲁豫三省交界处,有“中国蔬菜第一县”的美誉。在这座“因农而兴”的小城里,盖小楼、买小车对农民而言已不是稀罕事,富起来的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更高的追求。如何因地制宜找到工作切入点,更好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,是我们一直思考的课题。
我们认为,将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、完善基层治理短板相融合,是一条可行的路子。
莘县邀请文艺骨干对志愿者进行培训
莘县有大量农民文艺爱好者,他们有激情、有才艺,常在街头巷尾表演节目,年轻人管他们的节目叫“田间Rap”。他们的“自娱自乐”,不正是“凝聚群众、引导群众、以文化人、成风化俗”的好抓手?
2020年,莘县在被确定为“中国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试点”后,持续将文艺志愿服务项目作为重点品牌予以打造。文艺志愿者从无组织、无管理、无场所的“散兵游勇”变成了有身份、有舞台、受重视的“正规军”。
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后,我们又遇到了新问题:如何让文艺作品“叫好又叫座”?
“一板一眼”的节目农民没兴趣,“高端大气”的台词农民记不住。我们把舞台交给群众,依托徒骇河公园的21处主题广场,打造“暖流润莘”文明实践展示带,为群众搭建不同的展示舞台,群众自发地根据爱好、节日特点开展活动。
党委政府也不是一交了之。相关部门对文艺志愿者开展培训,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,定期组织文艺骨干下沉展示带、镇村开展文化交流,集中开展文艺宣讲、文艺采风、文艺创作、文艺展演、文艺大赛等活动,为文艺作品把脉。
渐渐地,越来越多宣传党的政策、反映时代新风、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涌现出来。
“鸡要关、狗要拴,村里没有臭水滩。不立杆,不拉线,有事请找变电站。新农村,爱干净,心情舒畅少得病。”这是快板“美丽乡村你我他”。还有人将家里的真人真事写成相声小品《扶贫新曲》《彩礼泪》,号召抵制高额彩礼、大操大办、散埋乱葬等不良风气。
有了好作品,还要把好作品带给更多群众。我们探索把群众习惯聚集地变成活动场所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所、站,外延打造“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综合体”。
“小树林剧场”原先是群众自发形成的纳凉休闲场所,成为剧场后,纳凉活动从聊天、打牌变成了文艺表演。有的妇女第一次涂上了口红、画上了眉毛,有的男同志学会了用手机录像、发抖音,并笑着说这是“新时代哄老婆技能”,大家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。
“以前天天围着锅台转,买身好衣裳都没处穿,现在有舞台了,更找到自己了”“看到姐妹们现在变得自信、阳光,心里别提多开心了”……这些是群众的感慨,也是对我们的鼓舞。
目前,全县950余支文艺志愿者队伍、1.2万余名骨干文艺志愿者,将300多个原创作品带到全县城乡社区、工厂校园,辐射群众20多万。其中“万人广场舞导演白艳波”“独臂绘画老人康振波”“聋哑人张利维”等文艺志愿带头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。
以文艺润民心、共民情取得了良好效果。如今,让老人暖胃又暖心的“爱心食堂”开起来了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“民主议事会”议出了结果,群众对党和政府组织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明显变高。
我认为,新时代文明实践必须结合各地特点,发挥人民群众主体性作用,找准突破口,发挥好丰富群众生活、凝聚发展合力、促进乡村善治的作用,才能持续彰显其价值。(作者系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;半月谈记者张力元采访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