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下,多个品种的中药材价格有所上涨。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,极端天气、土地成本升高、游资炒作等是造成部分中药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,亟须加强科学监管与规划,让中药真正成为惠民药。
部分中药材价格变化较大
一些中药材价格经历2023年下半年的短暂回落后,从2024年初至今涨价不少。康美·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显示,过去一年里有超三成品种涨价。以白术为例,今年6月价格达到约180元/公斤,是去年同期3倍。一些群众反映,价格接连上涨让一副普通中药动辄100多元。
康美·中药材价格指数统计显示,过去一年来,价格上涨的品种超过三成
受中药材涨价等因素影响,多家药企今年宣布中成药产品涨价。佛慈制药称,3月起主营中成药产品出厂价平均提价9%。信邦制药称,近期中药材价格上涨,对公司产品成本有一定影响。
2024年1至3月份,扁鹊集团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监控的2638个品种中,上涨品种数407个。这个中心对2024年第一季度排名前二十的品种监测发现,3个月有18种中药材涨幅超过100%,涨幅最高达到271%。
在我国重要中药材集散地安徽亳州,中药材交易市场某电商平台负责人李先生说,一些中药材品种三天一小涨五天一大涨。李先生发现,前段时间,天麻、钩藤等品种在其产地供不应求、价格高涨,而在亳州大货交易不快,货源也不好组织。
中药材一边连着万千农户,一边连着百姓民生。康美中药材经销商李先生说,去年涨价最多的一些中药材很多都没有消化掉,只是从一个商家卖给另一个商家,真正有需要的商家却拿不到货。
多重因素导致中药材价格波动剧烈
地租上涨造成种植成本上升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近年来地租、种子化肥等种植成本居高不下,加上各地一些中药材地块转种粮食,造成中药材减产。有药农表示,由于农作物价格近年来处于相对高位,地租上涨明显,内蒙古、东北出现防风大面积弃种的情况。
自然灾害减少中药材产出。近年来,一些中药材产地遇到干旱、洪涝、低温、倒春寒等天气,中药材产量减少。例如,我国胡椒、八角茴香的主要产地分布在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,由于遭遇洪涝灾害,近期出现短期供给缺口。近几年白术价格上涨,也与安徽、河南等主产地遭遇水灾等灾害有关。
顾客在澳门的药店内争相选购中成药
缺乏调控致使长期低价的中药材减种弃种。例如,牡丹种植周期长达5年而中药牡丹皮收购价格低廉,导致药农弃种,供给收缩引发价格上涨。业内人士反映,今年价格暴涨的品种势必会吸引部分药农盲目跟风扩大种植,一旦这些中药材价格进入下跌周期,这些药农将损失惨重。
游资炒作推波助澜。部分中药材本就存在供需不平衡,加之市场规模较小、缺乏严格监管,易被游资“操盘”,从而加剧供需矛盾。受访专家说,当前中药材这一市场信息不对称、割裂滞后的问题仍然突出,缺乏全国统一的实时信息平台和对接机制,从中药材种植规划到供需匹配,缺乏有效调控渠道。
约束投机行为,促进中药材市场健康发展
针对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过度涨跌的情况,重点产区和交易市场的监管部门应集中开展清查整治,对产地集中、涨幅剧烈的品种纳入重点监管,尽快严肃处理一批涉案数额大、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例,防止中药材交易过度金融化倾向。
同时,加强中药材全国统筹规划。筛选一批中药品种和主产区作为试点,科学规划种植面积,对农户种植规模和品类给予指导,促使产量与用量形成有效匹配。通过稳住大品种,稳定市场预期,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与信息化的中药材全国统一大市场,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医药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,以数据引导产销和订单,减少囤积居奇。
另外,还须明确中药材监管主体,规范经营资质。业内人士反映,中药材按照农副产品管理后,谁都可以经营买卖,容易造成资本过度逐利。当前中药材监管涉及多个部门,中药材前端属于农副产品,后端又分属于工业品原料和药品,管理比较分散,应进一步明确中药材生产的监管主体,论证建立国家中药材战略储备库的可行性。主产区地方政府也须加强统筹指导,谨防价格暴跌对种植户和行业带来更大风险。
半月谈记者:林苗苗 丁静